- · 中国工程科学版面费是多[04/29]
- · 《中国工程科学》投稿方[04/29]
- · 《中国工程科学》数据库[04/29]
- · 《中国工程科学》期刊栏[04/29]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潘彤—— 扎(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从表面上看,一把地质锤、一个放大镜、一个罗盘,就几乎是探矿人走南闯北的全部家当。但实际上,矿产勘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领域,离不开对物理学
从表面上看,一把地质锤、一个放大镜、一个罗盘,就几乎是探矿人走南闯北的全部家当。但实际上,矿产勘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领域,离不开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等知识的掌握。
人物名片
4年的专业学习让他感受到地质学的广博,也让他对故乡有了新认识:“持续数千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孕育出青藏高原的富饶矿藏。而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1988年,大学毕业后,潘彤回到青海工作,成为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下属的青海有色物探队野外分队的一名工作人员。
这些成绩的背后,伴随着各种危险。“野外断炊,我们就钓鱼、拣蘑菇充饥;遇到狼群,我们敲击铁片、生火进行驱赶。还有一次,我牵马经过一段结冰的山坡,突然马蹄一滑摔向悬崖,我被缰绳一带,也滑向了崖边,幸亏被一棵树挡住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怕!”潘彤说。
1988年,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现桂林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勘查系毕业后,潘彤回到家乡青海。穿越巍巍昆仑,翻过祁连达坂,丈量柴达木盆地……30余年间,他和同事们以高山为伴,穿行戈壁荒滩,在茫茫高原上探寻大地宝藏。
上世纪70年代末,电影《李四光》在全国上映。电影幕布上的彩色图像,让潘彤大开眼界,更把一个可亲可敬的地质学家形象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当时虽然不知道地质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但我就是想学,想成为像李四光一样的人。”1984年高考,潘彤毅然报考了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的地球化学勘查系。
■记者手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放在潘彤身上颇为贴切。
大地无言,只有努力前行的人,才能不负时光。“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围绕柴达木盆地深层含钾锂卤水盐矿成矿模式、找矿潜力、开发利用等进行攻关,为国家粮食安全、新能源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谈到接下来的工作,潘彤充满信心。
钾盐是制造钾肥的重要矿物原料,作为我国重要的钾盐供应生产基地,柴达木盆地盐湖钾盐资源保障能力如何提高,是潘彤和同事们近几年的研究重点。
全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面对荣誉,潘彤十分谦虚:“我们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建局60多年来,很多前辈和同事在探矿一线奉献一生,荣誉属于所有探矿人,我唯有更加珍惜和努力。”
“从2018年开始,我们对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不断进行成矿特征、储藏规律的探讨和总结,划分盐类矿产成矿单元、成矿系列,目前正在开展柴达木成矿系统的建立与分析。理论成果不断指导生产,新发现氯化钾盐资源量1亿吨以上,获得发明专利5项。”潘彤告诉记者,“2019年,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聚焦重点勘查工作,目前团队主要成员17人,基本为80后、90后技术骨干,大伙一起外出、一起钻研,工作室‘传帮带'作用不断凸显。”
过万丈盐桥,到盐湖码头,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察尔汗盐湖景区,盖满盐花的58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碧绿晶莹的钾盐绵延无边,牧民受益于盐湖资源,游客惊叹它的美丽,但在潘彤的眼中,“盐湖中蕴含着无数的研究课题!”
文章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网址: http://www.zggckxzz.cn/zonghexinwen/2022/0818/633.html
上一篇:重庆建工(600939.SH):三建公司签订约11.35亿元重庆
下一篇:A股申购 | 建科股份(301115.SZ)开启申购 聚焦建设工